徐惠泉·苏州园林图 | 融工笔重彩的严谨和写意的灵动,展现了江南自然人文的和谐之美
发布日期:2025-08-20 01:06 点击次数:83
如果你想找一个可以欣赏无边美景的地方,那恐怕没有哪里会比苏州园林更适合了。苏州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,有着“中国园林之标本”的美誉。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,苏州园林甲江南,苏州园林以“咫尺之内再造乾坤”的特色独占中国园林翘首。“移步换景”是这里最大的特色,工匠利用亭台轩榭的错落布局、假山池沼的虚实结合,再加上花草树木与建筑的相互映衬,形成复合的空间意境。
画家徐惠泉的作品《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》就以苏州园林为题材。徐惠泉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作为从苏州走出来的画家,徐惠泉深受吴门画派的渊源滋养,他的创作蕴含吴门画派在笔墨技巧、构图布局和意境营造等方面的精髓文化。此外,他常将苏州园林、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,以及亭台楼阁、小桥流水等其他家乡特色元素融入绘画,以浓郁的江南氛围向观众传递江南水乡的宁静雅致。
《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》200x238cm
站在这幅如诗如歌的苏州园林图前,不难感受到画面传递出的婉约含蓄的气息。画家将山石、水池、树木、亭台、楼阁、环廊与小桥等苏州园林的重要构成元素尽收画面,选择不同笔法针对性地刻画不同物像。徐惠泉先生创作的这幅画用笔细腻而不失灵动,在描绘画面左下角的假山怪石时,通过勾、皴、点等笔法描绘出山石的纹理和形态,展现出山石的古朴、奇崛。在刻画亭台楼阁时,又采用兼工带写的方式,精确传达建筑的结构、比例和细节,勾勒建筑轮廓、屋檐、门窗等部位的线条精致顺滑,凸显建筑本身的精巧典雅,以淡彩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。在刻画松树、竹林、果树等植物时,又采用写意的手法表现,以简洁的笔墨描绘出树木的枝干、花朵或是果实。
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欣赏这幅画,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全景式的布局构图方式,画家选择了鸟瞰的视角将整个园林的景色纳入画面,这样可以展现出园林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关系,让观众静静地沉浸在空间之美。从色彩上来看,徐惠泉擅长将色彩与墨色融合,楼阁的淡红、竹林的青色、果实的红色巧妙地与周围的墨色融合,做到了色不碍墨,墨不碍色,色彩淡雅又不失明丽,墨色层次丰富且过渡自然,既继承了工笔重彩的严谨,又融入了写意的灵动,体现了工写结合的独特风格,画面既丰富又不失高雅,展现了江南的自然和人文之美。
世界遗产简介
苏州古典园林,亦称“苏州园林”,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。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,发展于晋唐,繁荣于两宋,全盛于明清。苏州素有“园林之城”的美誉,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,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,现存50多处。
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,可赏,可游,可居。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,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,人类依恋自然、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、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。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、历史、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、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,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,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。以拙政园、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“咫尺之内再造乾坤”,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。
1997年,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、留园、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;2000年,沧浪亭、狮子林、耦园、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徐惠泉其他作品欣赏

《林泉清韵》180cmx95cm

空白图.png
《蕉竹雅兴》120cmx240cm
(来源:书画频道)
画家简介
徐惠泉《温馨港湾》
徐惠泉,生于1961年,苏州高新区原枫桥镇人。
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,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,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,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,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,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,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,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,苏州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,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、苏州大学、南京艺术学院、南通大学特聘教授,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,一级美术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
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等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并获奖,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、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等。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中国美术馆等专业机构和私人收藏。
2023年,苏州高新区设立了徐惠泉艺术空间,免费向公众开放。